【简报】第九期 辉煌华夏五千年,特色小镇启新程
——赴开封市博物馆进行非遗文化调研
2019年7月9日,记住乡愁实践小队一行人在路人的热心指引下终于来到了开封博物馆新馆。新馆2018年3月对外开放,比起之前的旧馆址,新馆更致力于古版年画的发掘、整理、保护、研究和传承,在馆内设有单独的年画馆。更为幸运的是,实践团队在省非遗中心帮助下联系到了开封博物馆年画展馆的负责人蔡瑞勇老师。在蔡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深入的了解木板年画的起源与发展。
据蔡老师介绍,新建成的年画展馆虽然只有约七百平方米的面积,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展厅的构成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木板年画的历史回顾,运用现代技术投影展示木板年画,木板年画的制作过程和真实体验制作木板年画。进入博物馆年画展区后,蔡老师从中国年画的起源开始讲起,自汉代起,腊月除夕,人们就有在门上画虎或神萘、郁垒“以御凶也”的习俗,此时的年画还不叫年画,人们仅仅称之为门神,直到清代才有学者提出年画的叫法。经唐至宋,年画的发展也到达顶峰,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由此衍生出了木板年画。由于木板年画深受宫廷之人的喜爱,上行下效,木板年画逐渐流传,而位于运粮河上的朱仙镇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的手工艺人和商贩。自此,朱仙镇木板年画应运而生。
蔡老师将木板年画称之为最早的印刷术,正是因为木板年画的兴起,才促进了印刷术更近一步的发展。在讲解朱仙镇木板年画的发展历史时,蔡老师表示,无论是从清明上河图上的小商铺的年画售卖,还是从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上的相关记载,都表示木板年画在当时已经是非常普及了。
虽然展馆内现存的年画不算太多,但蔡老师表示,为了让来参观的游客能大体的对木板年画留下一个印象,展馆内基本涵盖了所有种类的年画代表了,此外,蔡老师不但详尽的为实践小队介绍年画的典故历史和含义,还让小队成员们亲自上手体验了一把年画的制作。
实践小队对蔡先生进行了采访,蔡先生表示,现在对于木板年画的传播不仅仅是游客主动前往博物馆进行了解,博物馆还会定期开设相关宣传主题活动,走进学生的课堂,为他们普及传统文化知识。传统文化的传播如今在已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以各种形式,滋养着人们的精神花园。,为普通百姓讲解自己家乡“城墙根”的文化,让当今的居民浸润在文化历史古香中,可见该馆在精神扶贫领域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他还认为,以木板年画为主打产业带动朱仙镇经济发展是可行的,但却是不够的,如果能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对木板年画进行传承与保护,并与新时代经济发展模式相结合,产生更多附加价值,相信可以让当地经济发展焕发新的生机。
材料学院 记住乡愁实践团队